国家能源局22日正式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将达41亿吨/年,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这一产量目标高于此前业界普遍预期的38亿吨。
十一五规划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估算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有望增至50.9亿吨,全国煤炭发送量将增至30.5亿吨,届时,铁路煤炭发送量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6%上升至60%,铁路煤炭发送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63%提高至68%。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继续维持煤炭行业领先评级。并且,即使全国总的煤炭运力匹配总需求,但因为存在局部的瓶颈问题,其效率也是要打折扣的,区域性的运力不足矛盾将长期存在。煤炭企业的做大做强,将有利于降本增效,有利于提高安全形势,也有利于企业掌握价格的话语权,并使优势煤炭企业具备了长期外延式扩张的能力。《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十二五新开工煤炭建设规模7.4亿吨/年,建成投产规模7.5亿吨/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0年下降12.5%和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2015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需求26亿吨,铁路规划煤炭运力30亿吨。
此外,我们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将迎来煤炭消费的峰值,约在53-58亿吨,未来煤炭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前瞻性不足,或将为未来更为紧绷的供需关系埋下伏笔,从而使煤价继续长期有利于供应侧。为何《规划》如同一位躲在深闺的姑娘,久久不愿以真面目示人呢?为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战略研究与工程咨询中心主任邓蜀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着既要发展又要控制的局面,这是导致《规划》推迟出台的原因。
邓蜀平也指出,十二五期间煤化工发展规模的确定是影响煤炭消费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正是基于既要发展又要控制的考虑,《规划》迟迟不能出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重点谈及《规划》在节能减排领域涉及的重点时,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指向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邱希哲认为,这反映出国家将重点支持大型煤矿企业,同时积极对小煤矿企业进行调整和引导。他告诉记者,以蒙东褐煤的利用为例,目前除了发电技术尚属成熟外,其他技术都还在工业示范阶段。
酝酿已久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终于要面世了。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开采量过高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邓蜀平也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同时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很大,调整煤炭消费总量是大势所趋。对于同样是不可替代资源的煤和石油、天然气,国家在确定煤化工发展规模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争议。煤化工发展影响《规划》出台邓蜀平指出另一个导致《规划》久拖未决的原因,是当前国家对煤化工发展定调为以一种不可替代资源替代另一种不可替代资源。邓蜀平则指出:大基地、大集团等作为十二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的举措是没有疑问和异议的,因为能源是战略物资,国家必须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煤炭开采量难确定在去年公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对外披露的细节中曾提到,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7.9亿吨,比2010年增长5.5亿吨。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由于政府尚未就煤化工发展方向形成一致意见,《规划》出台时间一拖再拖。此外,煤炭消费量增长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速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节能效果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都是需要在制定《规划》时考虑的问题。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已经确定,近日正式发布《规划》。
在业内对煤炭最终增长量议论纷纷之际,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一位权威人士在近日对媒体谈及《规划》时表示,我国十二五末期煤炭供应需求将达到42亿吨,包括国内煤炭供应40.5亿吨、净进口1.5亿吨。这将进一步优化资源,推进煤炭战略布局的发展,迅速调整煤炭产业不合理的结构、提高产能输出和增强煤炭的循环利用性。
他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规划》时除了考虑煤化工发展方向等相关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煤炭开采产量、央企和地方政府利益分配、煤炭资源开发环保及社会效益、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等相关问题。此外,《规划》中将煤炭布局在哪个区域、要求在区域内产量多少等问题也都值得关注。
邓蜀平表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应是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因此,他建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以从低变质煤(褐煤、长焰煤)以及低热值煤(矸石、中煤、煤泥)转化利用入手,同时在烟气污染(NOx、SO2、PM2.5)、废水治理、废渣综合利用等方面布点由此,内蒙古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了30%以上,矿井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年均节约煤炭资源超过4000万吨。经过整合,内蒙古煤矿总数已经由2000年的2000多处减少到目前的500处左右。同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五大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均已在内蒙古实现工业化,并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适时推进。2011年3月,《内蒙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拉开内蒙古煤炭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序幕。
根据方案要求,全自治区煤炭企业将减少到80至100家,并规定2013年年底,生产规模在120万吨/年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煤田粉煤灰提取的氧化铝,可基本替代我国目前铝土矿和氧化铝的进口量。
资源、产能将进一步向工艺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高、安全生产有保障、与市场对接紧密的优势企业集中。内蒙古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2004年以来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与矿业秩序整顿。
在2012年年底之前,年生产能力在45万吨以下的煤矿将全部退出市场。未来几年,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就地加工水平也将跃上新的台阶。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年提取氧化铝20万吨的项目经过一年的稳定运行,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调度数据显示,2011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到9.9亿吨,同比增长25.9%。随着总产量向10亿吨迈进,内蒙古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令人关注。神华集团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也在加紧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煤田粉煤灰提取的氧化铝,可基本替代我国目前铝土矿和氧化铝的进口量。神华集团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也在加紧推进。
随着总产量向10亿吨迈进,内蒙古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令人关注。由此,内蒙古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了30%以上,矿井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年均节约煤炭资源超过4000万吨。
资源、产能将进一步向工艺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高、安全生产有保障、与市场对接紧密的优势企业集中。同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五大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均已在内蒙古实现工业化,并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适时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调度数据显示,2011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到9.9亿吨,同比增长25.9%。未来几年,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就地加工水平也将跃上新的台阶。2011年3月,《内蒙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拉开内蒙古煤炭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序幕。在2012年年底之前,年生产能力在45万吨以下的煤矿将全部退出市场。
内蒙古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2004年以来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与矿业秩序整顿。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年提取氧化铝20万吨的项目经过一年的稳定运行,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经过整合,内蒙古煤矿总数已经由2000年的2000多处减少到目前的500处左右。根据方案要求,全自治区煤炭企业将减少到80至100家,并规定2013年年底,生产规模在120万吨/年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
综合来看,由于存在大秦线检修的利好提振,4月国内焦炭现货供应料将出现暂时性紧平衡现象,焦企议价能力有望小幅提升。虽有部分地区钢厂焦炭采购价再度小幅下调,但焦企抵触心理较大,拒绝供货现象开始凸显,从而导致焦化厂库存有所升高。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dlrhz.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n4pse/773.html
有话要说...